漳州市工作情况(70周年背景材料)

2019-09-25 14:33:46

福建省政府新闻办

新闻发布会材料

 

 

                                         奋力赶超当先锋  建设富美新漳州                                               

(2019年9月25日)

中共漳州市委  漳州市人民政府

 

漳州,是一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中国食品名城、中国钟表名城等称号。现辖八县二区一市和四个开发区、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土地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0万人。漳州有“五个好”:

漳州左右逢源——区位好。漳州是福建的南大门,对接“珠三角”,介于厦门和汕头两大经济特区之间。漳州是交通部确定的国家级运输枢纽城市,是福建南部西进东出、南联北接的重要交通枢纽,目前已形成“两纵两横六联”高速公路网、“三纵三横五联”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两纵两横四联”铁路网。漳州海岸线长715公里,拥有厦门湾南岸和东山湾两大深水港湾,可供建设万吨级以上码头150多个,目前已建成30万吨泊位1个、万吨级以上码头19个,有三个港区被列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漳州物产丰饶——水土好。漳州拥有全省最大的平原九龙江冲积平原,是全国有名的鱼米花果之乡,水果品种多达330多种。芗城的香蕉、龙文的甘蔗、龙海的杨梅、漳浦的花卉、云霄的枇杷、诏安的青梅、东山的海鲜、平和的蜜柚、南靖的金线莲、长泰的芦柑、华安的茶叶,数不胜数、远近驰名。片仔癀、八宝印泥、水仙花被誉为“漳州三宝”,闻名海内外。

漳州山清水秀——生态好。漳州山、海、江、平原兼备,福建第二大江九龙江横贯全境,拥有完备的陆地和海洋两大生态体系,森林覆盖率64.83%,生态城市竞争力全省第一。目前,漳州11个县(市、区)全部获得省级以上生态县命名,其中国家级生态县9个,有78个乡镇获评国家级生态乡镇。

漳州善良淳朴——民风好。漳州是谷文昌精神、110服务精神、龙江大局精神和女排拼搏精神的发祥地,这里台胞多、华侨多,勤劳朴实是漳州人的优秀品格。漳州是台胞主要祖籍地、台湾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台湾现有人口中,祖籍漳州的近1000万人,台湾许多政要,包括国民党的连战、吴敦义、萧万长、王金平、江丙坤、林丰正,民进党的谢长廷、游锡堃等,祖籍都在漳州。

漳州底蕴深厚——人文好。漳州于公元686年(唐垂拱二年)设立州治,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漳州历代才俊荟萃,理学大师朱熹曾任漳州知州,黄道周、林语堂等文化名人享誉海内外。漳州名胜古迹众多,明清历史古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漳浦宋代古城赵家堡素有“宋城”、“闽南小汴京”之称;南靖、华安土楼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观”;漳州月港是明代中后期海上丝绸之路唯一合法的始发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漳州史迹被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勤劳淳朴的漳州人民艰苦创业、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是经济发展翻天覆地。地区生产总值从1.12亿元增加到3947.6亿元,增长3523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73元增加到7.71万元,增长1055倍;财政总收入从0.02亿元增加到352亿元,增长17602倍;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5623亿元;规模工业工业增加值达到153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11.60亿元;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711元;外贸出口总额达到81.0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8.23亿美元。

二是城乡面貌沧桑巨变。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3.2平方公里增加到67平方公里,2018年全市城镇化率59%。至2018年底,全市铁路运营里程664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95公里,普通公路通车总里程11960公里。建成“五湖四海”等一批生态项目,城市园林绿化覆盖面积达313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5%,公园面积达到731.31公顷。

三是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漳州110、首发“315”维权热线等6项经验做法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影响力”案例。2017年被列为全国12个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之一,“商务110”“联合办税”“即报即放”等经验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与近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比利时英博、日本矢崎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漳州。成功举办10届海峡两岸“农博会”,20届“花博会”,持续办好“中国蘑菇节”“漳州味•世界行”等活动,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漳州先后与印尼巨港市、日本谏早市、荷兰瓦格宁根市、日本伊达市、美国檀香山市和匈牙利格德勒市等6个国外城市建立友城关系。

四是人民生活蒸蒸日上。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997元和18186元,分别是1949年的383倍和280倍。全市现有幼儿园1862所、小学848所、普通中学207所、中等职业学校17所、市属高职院校5所,在校学生总数达到97.9万人。拥有6家三级医院,全市卫技人员2.8万名,千人均执业(助理)医师数2.18人,千人均注册护士数2.46人。建成33所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3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735所农村幸福院,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3张。全市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低保平均标准达7260元/年。文化、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实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福建发展,亲自擘画了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宏伟蓝图。去年省“两会”期间,省委于伟国书记明确要求漳州要在新福建建设中当好先锋,做“机制活”的先锋、“产业优”的先锋、“百姓富”的先锋、“生态美”的先锋。今年,于伟国书记再次要求漳州继续当好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先锋。我们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感情、绝对忠诚,转化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政治责任、政治担当、政治作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推动新思想在漳州形成生动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十八大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刚突破两千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947.6亿元,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长1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

对历史最好的庆祝,就是书写新的辉煌历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漳州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四个着力”, 奋力当好“四个先锋”,谱写富美新漳州建设的新篇章。

一、我们要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活静态资源,当好“机制活”的先锋。机制活则满盘活。漳州区位优势突出,资源禀赋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要在高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突破体制机制掣肘,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把各种静态优质资源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发展的竞争力。对内重在放权赋能,做优环境,激活资源,形成“叠加效应”。深化“放管服”改革,给政府权力瘦身,为市场主体松绑,有效降低要素成本和制度性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比如,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即优惠政策“一步到位”、服务企业“一呼百应”、推进项目“一路绿灯”、破坏环境“一查到底”、亲清政商关系“一以贯之”,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比如,把开发区作为承载项目、激活资源的主阵地,完成新一轮市管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部实行“区地合一”、委托管理体制,市级部门管理和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开发区,通过放权赋能,充分激发开发区的创造活力、创业激情。对外重在打开大门,扩大开放,引入资源,形成“鲶鱼效应”。通过引入外部资源竞争激活本地资源,加大与央企、省企、民企合作力度,积极参与“海丝”核心区建设,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发挥漳州作为台胞主要祖籍地的独特优势,推动与台湾食品饮料、特殊钢铁、电子家电、石化等产业深度合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批办台资项目3153个,实际利用台资117.9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的57.3%,台塑、统一等13家台湾百大企业落户漳州。

二、我们要着力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建设工业新城,当好“产业优”的先锋。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早在2002年8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参加漳州市委民主生活会时就强调:“从根本上说,要提高我省和各地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还要靠工业的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工业,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壮大经济总量,增强财政实力。”时隔17年之后,习总书记的讲话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围绕省委于书记明确对漳州提出的“加快建设工业新城”的目标定位,我们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当前漳州发展的主要矛盾,突出工业引领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大抓工业、抓大工业,透过工业促全局。大抓工业,就是旗帜鲜明抓工业,坚持不懈抓工业,久久为功抓工业;就是要在统筹兼顾的情况下将人力物力财力往工业聚焦,资源匹配聚焦工业,实现工业投入产出最优化、最大化;抓大工业,就是要“抓大”工业,通过优化存量,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就是要抓“大工业”,整合资源、引进资源,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大力发展体量大、集聚度高、带动力强的先进制造业,推进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动能转换。一是抓龙头、筑链条、建集群。实施“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三年行动计划,突出建链强链补链,形成石油化工、特殊钢铁、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四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3个产业集群产值规模突破千亿元,5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元。比如,石化产业,我们举全市之力推进古雷石化基地建设,稳当推进PTA、PX恢复生产,两岸最大石化产业合资合作项目古雷炼化一体化百万吨乙烯、芒果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石化基地。比如,特殊钢铁产业,聚集了福欣特钢、三宝钢铁、三钢闽光等一批龙头企业,即将形成产值上千亿的产业集群。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5623亿元,3年左右将力争达到1万亿元以上。二是抓创新、促转型、提质量。加大创新平台建设、企业技改扶持、高技术企业奖补力度,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2018年,我市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158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865亿元。比如,产业研究院方面,正在推动古雷与厦大合作共建石化研究院,三宝钢铁与中冶建研院共建钢铁产业研究院,龙溪轴承与机械研究总院共建装备制造研究院,力争每个重点产业至少有一个产业研究院。三是抓融合、调结构、增效益。通过抓二产带一产,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推动农业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通过抓二产促三产,加速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推动服务业发展质量提高、比重提升,第三产业增幅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

三、我们要着力精准脱贫、补齐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当好“百姓富”的先锋。习总书记强调,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我们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每年办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平衡性协调性。一是持之以恒抓脱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和稳定提质三年行动,至今年6月,全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157人、183个贫困村、3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今年8月,我市电商助力精准扶贫案例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全国脱贫攻坚典型案例》。二是聚焦短板惠民生。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着力补齐教育、卫生与健康、养老、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突出短板。加快教育事业发展,2018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25%,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实施“医疗卫生事业三年行动”等活动,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办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2018年全市千人均床位数5.27张,比全省平均水平多0.39张。三是创新治理保稳定。以平安建设、法治建设、队伍建设和智能化建设为重点,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维稳“六大专项行动”等行动,推进四级网格化全覆盖,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比如,大力弘扬新时代“漳州110”精神,深化“漳州110”警务改革,创新“四警四化”警务新机制,有力促进社会安定稳定。群众对治安的满意率从2012年94.3%上升至2018年98%。

四、我们要着力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做到“表里如一”,当好“生态美”的先锋。习总书记告诫我们,山清水秀是福建最大的资源和资产,也是福建最宝贵的形象和品牌,必须保护好。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提升,用心守护漳州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优美的田园风光。一是强化问题导向,重拳整治污染。坚持问题发现在平时、解决在当下,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纪律整治污染问题。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实行挂图作战,强化闭环思维,推动问题不折不扣整改落实。二是强化系统思维,深化标本兼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一体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设源头治理大数据库,提升治理实效和水平。比如,积极转变蜜柚产业生产方式,海拔500米以上的将逐步退柚还林,化肥使用降低40%,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既从源头上解决当地水和土壤的污染问题,又提升柚子品质。三是强化生态理念,建设美丽家园。把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产业培育等有机融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进城乡建设,打造碧湖、荔枝海、香蕉海等“五湖四海”示范项目,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开展提升老城区建设管理水平“十项行动”,实施百村富美乡村创建、百村环境整治“双百”行动,让群众享有更加美好的家园。比如,加大农房立面整治力度,对新建房屋按照标准规范建设,对已有裸房分批分期实施外墙立面整治,做到“盖一幢成一幢”。

70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漳州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印证了伟大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无限责任的意识理念和担当作为,奋力当好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先锋,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电子版下载地址:

账号:zzsxwfb@163.com

密码:zz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