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第二十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新闻发布会背景材料

2018-10-30 16:38:52

 

 

 

第十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第二十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新闻发布会背景材料

 

 

 

 

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海 峡 两 岸 花 卉 博 览 会

 

筹委会

 

2018年 10 月

 

目 录

第十届农博会·第二十届花博会主要活动安排 1

农博会十周年·花博会二十周年综述 2

漳州市基本情况 16

漳州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19

漳州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情况 25

漳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 27

中国蘑菇节简介 30

漳台农业交流合作情况 32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情况及优惠政策 37

漳州市海峡两岸人才与项目对接会简介 43

福建漳州农业机械展销会简介 44

 

 

第十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

第二十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主要活动安排

一、第十届农博会·第二十届花博会新闻发布会。时间:

2018 年 10 月 30 日上午 10:00;地点:省政府新闻发布厅。

二、第十届农博会·第二十届花博会开幕式。时间:2018 年 11 月 18 日上午 9:38;地点:花博园一号馆迎宾厅。

三、项目签约仪式。时间:2018 年 11 月 18 日上午 10:20;

地点:花博园一号馆迎宾厅。

四、第十二届中国蘑菇节。时间:2018 年 11 月 16 日-19 日;地点:漳州万达嘉华酒店。

五、漳州市第二届海峡两岸人才与项目对接会。时间:2018年 11 月 18-20 日;地点:花博园三号馆。

六、第七届中国(福建)花王赛。时间:2018 年 11 月 18-22 日;地点:花博园。

七、漳州市名优特农产品订货会暨“一带一路”贸易对接会。时间:2018 年 11 月 19 日下午 3:00;地点:漳州宾馆。

八、福建漳州农业机械展销会。时间:2018 年 11 月 19

日-21 日;地点:芗城区石亭镇五洲城。

九、三角梅产业对接会。时间:2018 年 11 月 19 日-20 日;地点:漳州东南花都酒店。

 

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十周年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二十周年综述

漳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是一座具有 1300 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接厦门,南连广东,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台湾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漳州生态城市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之一、国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漳州交通体系完善便捷,由沈海、厦成高速,324、319 国道,以及厦深、龙厦高铁构成的交通路网纵横全市,是国家级运输枢纽城市。漳州物种繁多、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 64.58 ,生态质量优良, 有“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美誉。漳州气候宜人,农业发展得天独厚,是全国首批全域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被授予“中国菇都”、“中国罐头食品之都”、“中国食品名城”、“中国石斑鱼之都”等荣誉称号。

天开一岁暖,花发四时春。1999 年,“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应运而生,2009年拓展举办“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 于每年 11 月 18 日至 22 日在福建漳州举办。“农博会·花博会” 以花为媒,展示两岸现代农业发展合作成果,是推广农业“五新”、促进产品交易、加强项目对接、深化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被评为“改革开放以来30 个最受关注展会”、“全国十佳品牌展会”。

 

“一朵花的呼吸,一群花的呼吸我坐在一朵花和一群花之间

呼吸被收进广阔的盒子,夜晚生根白天发芽 ”

这是 1999 年首届花博会举办之时,漳州诗人安琪所写的诗歌《花博会》里的一节。桃李不言,花开有声,弹指一挥间,

20 年过去了,一路走来一路看,这场“以花为媒,情牵两岸” 的盛会,一届更比一届好,深深烙进漳州人的生活中。

20 年前,这里是阡陌纵横、芦苇摇曳的农田。

20 年后,这里成为漳州对外开放、现代农业的新地标。时下的东南花都,阳光映衬着美景,芳香弥散出喜庆。从1999 年至今,农博会·花博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由区域性的花事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突出对台、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农业经贸盛会,花博园也从占地 600 亩扩展成为占地 1 万多亩的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成为集农业(花卉)展览展示、生产销售、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大观园”,漳浦马口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花都。20 年的承续,20 年的开拓,20 年成长一代人,见证了历届盛会的红火与精彩。展会的成功举办, 不仅有效提升了漳州乃至福建的知名度,而且对提升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推动漳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两岸大交流、大融合、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代精神属花草,20 年来,农博会·花博会已成为我们这个城市的节日。每年的这个时候,海内外嘉宾朋友相约花都, 共话花事,共同见证漳州的发展。”这是每个漳州人的心声。

品牌凸显 展会影响日益扩大

张文江是漳州市水仙花协会会长,龙海市九湖镇花农。花博会的举办,激活了当地花卉产业的发展,张文江等花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说,前几届花博会开幕时,“凌波仙子” 盛装出场,围观游客却摇头说:“没有开花也就没有清香,怎么看都和大蒜差不多。”水仙花是全国十大名花、福建省花、漳州市花,如何在花博会绽放异彩,成了花农思考最多的问题。经过高山和室内控温尝试,水仙花在第十届花博会终于傲人绽放,一时引起轰动。

随后,水仙花控温技术逐渐成熟,如今一年四季都可以绽放。花博会带来的变化远不止这些,张文江颇有感触地说,水仙花入展花博会,更打出了“凌波仙子”的芳名,引来世界各地的客商,尤其是台湾客商,令水仙花等本土特色花卉交易活跃, 因为花博会,花农一年四季忙并快乐着。

1999 年,漳州成功承办首届花博会,开了两岸花卉交流的先河。按照“一年一年办下去,一届更比一届好”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不断拓展办会思路,使展会规格不断提升,影响力越来越盛。“农博会·花博会”先后被评选为“改革开放以来 30个最受关注展会”、“中国十大政府主导型展会”、“新世纪十年中国品牌展会大奖”、“全国十佳品牌展会”。

 

20 年来,展会新意迭出,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持续拓展.2004 年,第六届花博会由前五届的省政府主办升格为国台办、国家林业局参与主办;2005 年,第七届花博会又新增农业合作洽谈会,使花博会由原来的花卉产业合作,拓展到整个农业领域的合作。2009 年,“海峡花博会”开始拓展举办“海峡农博会”,以打造中国南方最大农业展会为目标,突出现代农业主题,涵盖种植养殖、涉农加工、商贸流通、观光旅游、论坛研讨、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办会规模、档次和实效大步提升。

有数据表明,过去 19 届展会,累计共有 1.7 万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台湾企业 3300 多家),展出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 8.9 万多种;有 5500 多家采购商赴会洽谈采购,签订购销订单超过 270 亿元,实际履约率超过 80 ;签约投资项目 412亿美元,实际到资率超过 75 ;有来自 54 个国家、台港澳地区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5.9 万多位嘉宾参会(其中台湾嘉宾12000 多人),展会参观人数超过 870 万人次。

节俭办会 一年突出一个主题

1999 年 1 月 18 日,第一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在漳浦县长桥镇马口闽南花卉批发市场开幕。本届花博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漳州市人民政府承办,在全国首开海峡两岸花卉界直接交流的先河。自省政府于 1998 年 11 月 6日正式作出举办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的决定起, 漳州仅用 73 天时间,就筹备了本次花事盛会。

2000 年两岸花商首次联手参与办会。与首届相比,第二届花博会因为有中华盆花发展协会、台商花卉业者联谊会、新加坡花商公会和中国花卉报社的参与联办,实现了两岸花商共同办会、携手发展花卉业的初衷。同时,本届博览会除了主会场外,还增设芗城花卉与装饰园、龙文园艺观赏园、龙海百花园、南靖国兰园 4 个分会场。

从 2013 年开始,办会形式更加简约,把中央“八项规定” 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当年,博览会的经费投入比上届减少 40 左右,真正做到花少钱、办成事。精简活动

安排,改开幕式为开馆式,简朴紧凑,用时不到 6 分钟。项目奠基剪彩仪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由企业自行组织安排,取消欢迎晚宴和文艺晚会;严格控制接待,取消纪念品,取消旅游接待,鼓励漳州企业自行邀请并接待相关客商。纳入大会接待的嘉宾、客商人数比上届减少约 40 ,接待费用减少近 50 ; 简化城市公共氛围和各系列活动氛围布置,突出自然简约,减少不必要的人工造景和刻意雕琢。

2017 年博览会突出生态+展会,是党的十九大闭幕后,漳州市举办的最大型的经贸活动。围绕“绿色发展·优质果蔬”主题,凸显“生态+”效益,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次展示的产品更丰富,推介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更多样,吸引了 20 多个国家和全国 20 多个省份以及台湾地区共 1100多家企业参展,签订购销订单 24 亿多元,共有 35.2 万人次到会观展。

产业发展 现代农业提速增效

“刚过来的时候,我就发现,这里的各种劳动力成本都比较低,并且在水电费和租金等方面,政策都给了我们很多优惠。”来自台湾的侯先生在漳浦农民创业园租了一片土地用来种植热带水果。他说,在台湾,种植几十亩算是大户了,而他在漳浦已有千亩果园。

漳浦县是台农聚集的地方,2006 年全国第一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在这里设立,目前已有 246 家台资农业企业入驻,以花卉、果蔬、农产品加工等 6 大产业为主,台创园的落地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溪坂村是博览会主会场所在地,也是台创园所在地。1990 年代,全村以种植水稻和水果为主,1995 年, 台湾商人涌入当地带来了先进理念和优良品种,溪坂村抓住机遇,引进一些台湾的优良品种,如花木,国兰,乌贼兰等,这个漳浦县 286 个行政村最穷的一个村,现在倒过来成为最富村。

漳州山、海、田兼备,四季如春,物产丰富,素有“花果之乡”美誉,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博览会由最初的花卉产业合作拓展到整个农业领域的合作,再拓展到大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合作,这一过程,不仅

推动着漳台农业合作向纵深发展,同时也推动着漳州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升。

推动要素向农业园区聚集发展。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发挥各地特色产业优势,统筹布局 24 个示范区核心示范园、9 个省级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11 个市级农民创业园、1 个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各类园区,形成“一区多园”以点带面、辐射发展的农业发展格局。每个县(市、区)建设1—2 个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2017 年实施 180 个项目,完成投资 30 亿元,打造出云霄佳州岛、南靖百汇绿海、漳浦石榴等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农业部公布漳州进入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与此同时,“一县一品”区域特色凸显。形成漳州水仙花、蝴蝶兰、榕树盆景、双孢蘑菇、白背木耳、天宝香蕉、平和溪蜜柚、漳浦保鲜蔬菜、云霄枇杷、诏安青梅、东山水产品、华安铁观音、南靖麻竹笋和金线莲等县域特色农业“名片”。冬季农业是漳州现代农业的一大优势,如冬种马铃薯、蔬菜、冬春水果(青梅、枇杷)、食用菌(蘑菇)、花卉苗木(年宵花卉、国兰、蝴蝶兰等),占全年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的 1/3 以上。

花卉作为全球公认的一个朝阳行业,正在不断快速发展之中,每年保持着 1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漳州花卉生产历史悠久,这些年,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花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已成为漳州现代农业

7 大支柱产业之一,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目前,全市花

卉苗木种植面积 30 多万亩,产值突破百亿元,连续多年居福建省第一,成为全国最大的盆栽花卉出口基地,并形成以花博园为中心,沿 324 国道的“百里花卉苗木走廊”。漳州发展花卉业具有区域、资源、闽台合作、闽荷合作等几大优势。全市花卉企业有 1000 多家,大中型花卉企业 185 家,国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 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7 家,已形成水仙花、兰花、观叶盆栽植物、榕树盆景、仙人掌类与多肉植物、棕榈科植物、药用食用花卉、绿化苗木等 8 大类特色系列产品。现在,漳州花卉出口达 100 多个品种,出口到韩国、日本、荷兰、中东、欧盟等 50 多个国家或地区。

交流合作 两岸实现互利共赢

连日来,一批批海内外客商相继来到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各个兰花繁育基地,预定春节期间的蝴蝶兰生产订单。作为创业园专门从事蝴蝶兰生产的台企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订单源源不断,已跃升为漳浦大兰花繁育基地之一,其产品在覆盖国内市场的同时,还远销欧洲、美洲的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

蝴蝶兰素有兰花之王的美誉。2007 年,在花博会“磁场” 效应吸引之下,台商黄瑞宝看好紧邻东南花都的漳浦得天独厚的交通、地热等优势以及良好的服务环境,果断投资创办了漳州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台湾的良种新种引入漳州,用成熟的组培技术进行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培育了 300

多个品种。由于该公司通过克隆技术培育的蝴蝶兰具有花色鲜艳、花期长、适应气候能力强的特点,很快得到了国内外客商的青睐,产品还远销法国、德国、美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与钜宝公司一样的,在漳浦有较大型蝴蝶兰培育基地的企业有 14 家,年产蝴蝶兰苗 5000 万株,产值超 2 亿元。

杨跃成是长泰县陈巷镇雪美村的村民,做了 20 年的农业,

2000 年中专毕业后,回到家乡种香蕉。当时正是台湾农业批量入驻大陆的时候,大批台商带着技术和资金来到了漳州。杨跃成跟他们慢慢学,最早引进台湾的珍珠芭乐、台湾蜜枣,发展到 2008 年成立长泰县绿港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杨跃成算了

一笔账,种水稻、甘蔗,一亩地赚 1800 元左右,但是种台湾引进的经济作物,例如番石榴或者蜜枣,一亩地可以赚5000到 1 万元,收入翻了番,台湾品种产出的果蔬质量高外形好。像黄瑞宝、杨跃成这样的“新农人”,得益于漳台农业交流合作之良机,在漳州越来越多,悄然成为一个群体。

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是全国最早冠名“海峡两岸”的展会 之一。秉承“花开两岸、合作双赢”的办会宗旨,“农博会·花博会”已成为深化两岸合作交流的重要桥梁,带来了人气,吸引了财气,每年都有不少台湾团组前来参观考察、经贸洽谈和文化交流。过去 20 届展会,共有 2300 多家台湾企业前来参展,9000 多位台湾嘉宾、客商参展参会,不少项目落地漳州。

 

这几年,漳州持续深化漳台农业和经贸交流,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合作,打造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合作新平台。农博会·花博会作为大陆在台湾最知名的农业展会之一, 每年都吸引众多农业协会、商会、从业者参展参会。摆脱传统卖产品的方式,参展台商更注重技术、概念的“贩卖”。如 2017 年首次亮相博览会的家庭植物工厂,是台湾景泽生技公司带来的新技术,借助展会推广新兴农业生产模式,寻求技术、资本合作。还有生产牛樟芝深加工品的台湾康禄科技公司,展会期间与江西、浙江、贵州等地的客商达成了合作意向。通过一项项合作协议的达成,漳州已成为广大台商、农业业者寻求合作方、打开大陆市场的桥头堡。

20 年博览会的举办,增强内生动能,有效推动了漳台合作。通过展会这根纽带,漳台两地的合作更趋紧密,人员来往更加频繁,也激发了台商投资漳州的热情。截至 2017 年底,

全市累计引进台资企业 3028 个,合同利用台资 158.2 亿美元,

实际利用台资 112.5 亿美元,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三,其中农业项目利用台资居全国首位,约占全省一半。

岁月留痕,花草有情。20 年来,漳州实现了从最初引进台湾农业品种、技术,向资金、良种、设备、技术、市场等“一揽子”引进的转变,从台湾引进一大批国内外市场走俏的、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业优良品种,以及世界领先水平的生产实用技术、加工工艺和设备等,迅速形成生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转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据统计,漳州已累计引进台湾农业良种 1800 多种,其中大面积推广的有 100 多种,推广面积 100 多万亩;引进台湾各种先进农业加工设备 6000 多台(套)、农业种养加工技术 800 多项。台资农业成为漳州农村经济先进生产力的辐射源。漳台农业合作进一步优化了漳州地方特色产业布局,产业链配套日趋完善,产业集聚优势日益显现,形成了沿海地区的水产养殖合作区,平原地区的蔬菜、食用菌种植合作区,内陆山区的麻竹、茶叶种植合作区,提升了漳州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在博览会的带动下,漳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业基地、全省最大的花卉生产出口基地和集散中心。

漳台花卉产业合作不断扩大。设立在花博园里的漳州兰花

(洋兰)培育中心先后吸引了世华兰园、镇宇生物科技、皇达花卉、综宥花木、卉丰园艺、杰腾生物科技、泰吉农业、富圣科技、钜宝兰园等 10 多家台资花卉企业加盟,建立了近 20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年产4000 多万株蝴蝶兰,成为新优兰

花引进、种植、培育的重要基地,截至目前,已有 80 多家台资花卉企业先后落户漳州。

对台食品合作成最大优势。 漳州打造了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海峡两岸水产品加工集聚基地等对台合作平台,引进了一大批台湾先进食品生产设备、精深加工技术和管理理念,被誉为“世界厨房”。2009 年,漳州市成为“中国罐头之都”;2011 年,成为中国食品名城”;2012 年,成为“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标志漳州食用菌产业增添世界级名片。

 

辐射带动 关联产业集聚提升

规模化运作提升产业水平,集约化经营完善营销体系,品牌化发展打造行业名片,多样化消费引导全民意识...................... 在博

览会的辐射带动下,相关产业得到提升发展,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景象。

注入高新内涵。2017 年博览会围绕“绿色发展·优质果蔬” 主题,展示新产品、新品种、新设备、新机具,通过展会把农业生产方面的好产品推介出去,展示的新品种大多是从漳州特色农产品中优选出的市场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如反季节水仙花新品种,在超过 20 度的常温下也能开花;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漳州试验站研发的白背毛木耳、龙爪菌,外观靓、品质优、口感好,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优于普通毛木耳, 市场价格高。同时,注重对农业领域创新科技的示范推广,展示的新设备、新机具大都具有独创性。比如首次实物展示的“一体式智能移动菌房”,不占空间、智能控制,在海内外都属于创新设备;刚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准许做为有机投入品的土壤调理剂,能有效改良土壤酸性,提高肥料利用率;针对目前大棚蔬菜种植研发的多功能蔬菜播种机, 填补了国内棚室小地块蔬菜种植机械的空白。此外,盆栽蔬菜、家庭“植物工厂”,果蔬产品低温仓储、速冻高温油炸产品、真空低温油炸产品等等,都是先进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代表着目前现代农业生产力的最新水平。

 

促进农民增收。在农博会·花博会的带动下,漳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业基地、全省最大的花卉生产出口基地和集散中心,形成以花博园为中心,沿 324 国道的“百里花卉苗木走廊”,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上万亩,形成花卉生产、销售一体化格局,促进农民增收。全市花卉种植面积从 1998 年的 8000多亩增加到 2017 年的 31.3 万亩,销售额从 2.6 亿元增加到64.3 亿元,出口额从 173.5 万美元增加到 6700 万美元,各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带动旅游产业。“五湖四海迎宾朋、花样漳州等您来”。博览会举办地花博园经过 20 年的建设完善,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花都——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目前正争创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这里一年四季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瓜果飘香,游客不仅可以观农博会·花博会,还可以赏奇花异卉、品生态美食、感受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以花博园为中心,从龙海九湖到漳浦天福茶博物院,沿边沿线拓展打造“百里花卉苗木走廊”,成为“大景区”。尤其是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做了大胆尝试。

2017 年的博览会围绕“全域景区”目标,开展了“花样漳州”十佳系列评选,有充满海滨风情的十佳最美渔村,承载悠久历史底蕴的十佳最美古村落,独具闽南特色的十佳旅游线路、十佳亲子休闲地、十佳伴手礼、十佳旅游宣传片、十佳美丽乡村讲解员、十佳旅游节庆、十佳名小吃、十佳最美渔村、十佳最美古村落以及十佳民俗表演共计 10 个“十佳”,并在展会期间颁奖。

 

提升城市品位。花香果香空气香山好水好味道好。漳州城市环境优美、文明宜居,乡村生态美丽、风景怡人,近年打造出原生态、清新版的“五湖四海”,逐步成为“水城、绿城、花城、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举办 20 年来,漳州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入围 2018 年中国百强城市,城市建设水平得到大力提升。

(农博会·花博会筹委会办公室供稿)

 

漳州市基本情况

漳州于公元 686 年(唐垂拱二年)建州,1985 年撤地改市,现辖八县二区一市和 4 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面积 1.29

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1.86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510 万人。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 686 平方公里(包括芗城、龙文、高新区和角美新城),市区建成区面积 68.00 平方公里,总人口 60.36 万人。市情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区位优势独特。漳州地处福建最南端,介于闽南金三角、广东珠三角之间,东对台湾,北接厦门,西邻龙岩,南联广东,是福建南部西进东出、南联北接的重要交通枢纽。二是自然条件优越。漳州山、海、江、平原兼备,拥有全省最大的平原——九龙江下游冲积平原,是全国有名的水果之乡、花卉之都、水产基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4.58 ,在 2013 年生态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全省设区市首位。三是港口资源丰富。漳州海岸线长 715 公里,拥有厦门湾南岸和东山湾两大深水港湾,可供建设万吨级以上码头 150多个,其中 30 万吨以上 5 个,已建成 30 万吨泊位 1 个、万吨级以上码头 16 个,有三个港区被列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四是对台优势凸显。漳州是台胞主要祖籍地、台湾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2300 多万台湾台胞中,祖籍漳州的近 1000 万人,台湾蓝绿两大阵营有不少政要祖籍在漳州。台湾四大民间信仰中,开漳圣王、保生大帝、关帝三尊神祗祖庙都在漳州。截至 2017 年底,全市累计引进台资企业 3028 家,合同利用台资 158.2 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 112.5 亿美元,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三,13 家台湾百大企业在漳投资。五是人文积淀深厚。是一座有着 1300 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代文风鼎盛,理学大师朱熹曾任漳州知府,孕育走出了黄道周、林语堂、许地山、周碧初、沈耀初等文化名人。历史遗存丰富,南靖、华安土楼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漳州“台湾路——香港路街区”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漳州史迹被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漳州是谷文昌创业精神、龙江大局精神、110 服务精神和女排拼搏精神的发祥地。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六连冠)、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四连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食品名城、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中国钟表之城、中国十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是全国 12 个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之一。

2017 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3563.48 亿元,增长 9.1 ;规模工业总产值 5893.75 亿元,增长 9.0 ;规模工业增加值1621.31 亿元,增长 8.7 ;固定资产投资 3328.1 亿元,增长17.7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318.08 亿元,增长 10.6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04.04 亿元,增长 8.7 ;外贸出口 512.6 亿元,增长 7.1 ;实际利用外资 82.26 亿美元,增长 10.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82.43 亿元,增长 12.2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33359 元、16676 元,分别增长8.6 、8.9 。13 个主要经济指标中,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等 4 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10 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三,11 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漳州市政府办供稿)

 

漳州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最南端,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主要祖籍地。全市陆地面积 1.29 万平方公里,

海域面积 1.86 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715 公里,常住人口 505 万。漳州气候、区位优势明显,年平均温度 21℃,平均降雨量 1500 毫米左右,无霜期 330 天以上,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漳州东濒台湾,北与厦门隔海相望,有福建省最大的冲积平原(556 平方公里)和全省第二大河九龙江。

漳州是农业大市,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四季常青,适宜从热带到温带作物的种植,是著名的水果之乡、花卉之都、食用菌名城、水产基地。全市拥有耕地270 万亩,山地 1238

万亩,可供直接利用的浅海滩涂、内陆水域 180 万亩。漳州市大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对台农业合作、食品工业、农产品出口和绿色食品基地,荣获“中国食品名城”、“中国罐头之都”、“中国石斑鱼之都”等称号,是全国首批全市域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2017 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5 亿元,比增4.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76元,比增 8.9 ;三次产业结构为 12.1∶47.6∶40.3。

一、主导产业

漳州生物资源丰富、产品多样,重点发展水果、水产、蔬菜、花卉、茶叶、畜禽、食用菌、林竹、中药材等九大特色产业,水果、水产、食用菌、花卉四大产业在全国均占有重要位置。主要农产品总量:水果总面积 255.8万亩,产量 347.6万吨,居全省第一位;水产品产量 200.88 万吨,居全国设区市第五位,海淡水养殖面积 85.2 万亩;蔬菜总面积 170.12万亩,产量 307.23 万吨,居全省第二位,出口蔬菜居全国前列;花卉苗木种植面积 31.3 万亩,产值 132 亿元,居全省第一位;茶叶总面积 47.2 万亩,产量 7.6 万吨;肉禽蛋奶总产量 33.73 万吨;食用菌(鲜品)总产量 50.89 万吨,居全省第二位,是全国最大的双孢蘑菇、白背木耳、杏鲍菇生产基地, 蘑菇罐头、白背木耳加工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 80 、90 ;林竹面积 87.1 万亩,其中毛竹 42.9 万亩、麻竹 36 万亩;中药材种植金线莲、铁皮石斛、淮山、砂仁、巴戟天等面积 4.5万亩,产量 4.8 万吨。以水稻、甘薯、马铃薯等为主的粮食总面积161 万亩,总产 68 万吨。

二、特色亮点

(一)推动要素向农业园区聚集发展。以国家现代农业

示范区为引领,发挥各地特色产业优势,新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1 个,统筹布局 24 个示范区核心示范园、9 个省级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11 个市级农民创业园、1 个台湾农民创业园、11 个现代渔业产业园、4 个林业加工园等各类园区, 重点支持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一区多园”以点带面、辐射发展的农业发展格局。每个县(市、区) 规划建设 1-2 个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2017 年实施 180 个项目,完成投资 30 亿元,打造出云霄佳州岛、南靖百汇绿海、漳浦石榴等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农业部公布漳州进入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

(二)“一县一品”区域特色凸显。形成漳州水仙花、蝴

蝶兰、榕树盆景、双孢蘑菇、白背木耳、天宝香蕉、平和溪蜜柚、漳浦保鲜蔬菜、云霄枇杷、诏安青梅、东山水产品、华安铁观音、南靖麻竹笋和金线莲等县域特色农业“名片”。冬季农业是漳州现代农业的一大优势,如冬种马铃薯、蔬菜、冬春水果(青梅、枇杷)、食用菌(蘑菇)、花卉苗木(年宵花卉、国兰、蝴蝶兰等),占全年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的 1/3 以上。全市各类设施农业面积 130 万亩以上,其中,蔬菜钢架大棚 10 万亩,果茶喷滴、节水灌溉 110 万亩,金线莲和铁皮石斛等药用植物温室大棚 5000 多亩,花卉温室大棚 400 万平方米,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150 万平方米,规模设施养猪场 1424家;网箱设施水产养殖 308 万平方米,工厂化海水养殖水体75.8 多万立方米。

(三)质量品牌建设走在前列。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可追溯生产体系,现有国家级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18 个、国家级

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1 个、试点县 1 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3 个、试点县 1 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2 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 3 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 4 个。通过认证的“三品一标”有效数 470 个,年产值超过 20 亿元。全市有涉农类中国驰名商标 22 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11 个(今年新增 1 个)。省名牌产品 133 个,天福、紫山、平和溪蜜柚、白芽奇兰、华安铁观音、南靖兰花、漳州水仙花、诏安红星青梅、云霄枇杷等被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民光牌溪蜜柚获评中国名牌农产品,漳州石斑鱼、白对虾等入围“福建省十大渔业品牌”。正在全面推动规模猪场标准化提升改造, 开展果蔬茶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提倡使用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

化组织总数 843 个,固定资产净值 215 亿元,带动农户 84 万户,带动种养基地 363 万亩。现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8 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134 家,市级龙头企业 304 家,年产值超 10 亿元龙头企业 15 家,其中海新集团产值超 50 亿元。一批企业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大龙头,紫山、同发、绿宝、港昌跻身“中国罐头十强企业(出口)”,天福、海魁、绿宝、傲农在境内外成功上市,大闽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绿宝、东方、海新、东湖、傲农等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市已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 5284 家,注册资金 190.7 亿元,其中国家级示范社 2 家、省级示范社 79 家、市级示范社 92 家。登记注册家庭农场 6584家,其中省级示范场 88 家、市级示范场 232 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全市已流转耕地面积 66.5 万亩,流转率达36.8 。

(五)农产品加工出口势头强劲。漳州是全国第三个“中

国食品名城”,形成食品加工制造、包装、彩印、食品机械和物流等配套完善、世界一流的工业体系,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总产值 1735 亿元,占全省约 25 ,是漳州工业第一大产业。漳州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生产农产品 1/3 用于出口,罐头、水产品、果蔬制品、保鲜蔬菜、熟肉制品等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明显。

2017 年,全市经检验检疫出口农产品货值 44.8 亿美元,约占全省 50 ;水产品出口 29.8 亿美元,居全国设区市第一位;罐头出口 41.7 万吨,占全国 17 ,蘑菇罐头出口量占全国近 80 ;花卉苗木出口货值 7107.5 万美元,占全国约 15

占全国 90 以上。平和溪蜜柚年出口 10 多万吨,出口量

 

(六)新型业态发展迅速。发挥漳州自然和人文景观优势,

深入挖掘闽南乡土文化内涵,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全市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 570 个,规模以上 170 个,年接待 1000 多万人次。全市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2 个(南靖、长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3 个(龙佳生态温泉山庄、南靖县云水谣、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山重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3 个(长泰县后坊村、漳浦县大埔村、南靖县书洋镇),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31 个,福建最美休闲乡村 6 个(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漳浦县绥安镇大埔村、诏安县梅岭镇南门村、云霄县东厦镇佳洲村、云霄县和平乡树村),省级休闲农业示范乡镇 6 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48 个,漳州市十佳休闲农业示范点 10 个。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重点发展清明茶、金线莲、巴戟天、铁皮石斛等林下栽培, 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 170 万亩,产值 70.7 亿元。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或自建平台开设网店,拓宽农产品网络零售渠道,现有农村电商示范县国家级 2 个、省级 4 个,全省“农村淘宝试点县”5 个,全市农村电商服务站点526 个,40 以上区域实现快递进村,农产品电商年交易额 30 多亿元。

 

(七)对台对外农业合作交流深化。漳州对台农业合作交

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是台湾农民创业园首创之地,是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全市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 1194 个,合同利用台资 19.3 亿美元,实际到资 10.66 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居大陆设区市首位;累计引进台湾农业良种近 1900 多种,大面积推广100 多种,推广面积 100 多万亩;引进台湾各种先进农业加工设备 8000 多台(套)、农业种养加工技术近 1000 项,成为台商投资农业的密集区。连续举办十九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九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十一届中国蘑菇节,四届海峡(漳州)茶会,成为海峡两岸最重要的农业经贸平台,并逐渐向“专业化、市场化、特色化”转型。漳州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走出去”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举办东盟对外合作培训班,促进了农业对外开放和全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建设。

(漳州市农业局供稿)

 

漳州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情况

漳州市地域依山傍海、四季如春,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21℃,无霜期 349 天,年日照 2000 小时以上,年平均降雨量 1500 毫米,是栽培各种花卉的天然大温室, 境内花卉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

在优厚的自然条件和成熟的社会条件下,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积极推进花卉产业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花卉苗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7 年全市已登记的花卉苗木企业突破 900家,其中大中型花卉苗木企业 185 家,国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 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7 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10 多家。

2017 年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 31.3 万亩、产值 132 亿元、销售额 64.3 亿元、出口额 6755 万美元。目前,漳州已形成水仙花、兰花、观叶盆栽植物、榕树盆景、仙人掌类与多肉植物、棕榈科植物、食用药用花卉、绿化苗木等八大类特色系列产品, 品种达 2000 多种。据初步统计,今年 1-8 月全市花卉种植面积 32.01 万亩;产值 100.4 亿元;花卉销售额约 44 亿元;花卉苗木出口 1837 批次,花卉出口额达 5356.4 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20.9 和 13.9 。自 2017 年 1 月厦门东渡口岸首次入境罗汉松后,有 60 多个来自日本的罗汉松和西班牙的油橄榄货柜从厦门口岸入境,使漳州地区迅速成为继浙江宁波、广东佛山之后的全国第三个进口苗木交易集散中心。

几年来漳州成功举办了十九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以展会为载体,隆重推介我市花木业最新发展现状和成果,提高我市花木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南靖县高度重视兰花品牌的宣传工作,至今已累计举办 8 届“兰花展”,使“南靖兰花”成为继世界文化遗产“南靖土楼”之后走出福建、跨出国门、跻身世界、遨游太空的独特品牌。在本地举办展会的同时,积极组织我市花木企业赴外地办展参展,仅 2017 年组织我市花卉企业赴台湾、香港、北京、深圳等地区和城市举办了 4 场“漳州水仙花雕刻艺术展”,组织 46 家花卉企业、196 项我市特色花卉展品参加在宁夏银川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花博会,宣传我市特色花卉产业及花卉知识,努力打造我市特色花木品牌。

2012 年 12 月漳州专门出台了《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意见》,花卉产业已逐步成为漳州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漳州市林业局供稿)

 

漳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

食用菌,简称“蕈”,国际统称“蘑菇”,高等菌类, 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近年来发展迅猛,成为有别于“植物食品”、“动物食品”,世界性生产、加工、消费的“第三种食品”——“菌物食品”,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21 世纪健康、时尚食品”。我国食用菌种植历史悠久,是世界食用菌生产、消费和出口第一大国。福建漳州市地处台湾海峡西岸,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光、水、气等诸条件非常适宜食用菌种植,是块发展食用菌不可多得的宝地。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漳州立足本市气候、技术优势, 坚持以绿色、生态、无公害生产为原则,积极稳妥发展双孢蘑菇、白背木耳、草菇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珍稀菇类和反季节菇类生产,实现常年生产。漳州食用菌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一个上下游关系企业齐全,两岸乃至全国和国际合作势头良好,实现规模化、工厂化、产业化、信息化生产经营的产业集群。漳州食用菌生产品种现有双孢蘑菇、白背木耳、草菇、秀珍菇、鲍鱼菇、杏鲍菇、金针菇、大杯蕈、金福菇、平菇、茶树菇、榆黄菇、大球盖菇、真姬菇、大棕菇、猴头菇、姬菇、鸡腿菇、姬松茸、白灵菇等 20 余种,食用菌鲜品、干品、罐头制品、菌包不仅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大城市,而且还远销欧美、东南亚市场,产品常年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漳州双孢蘑菇产量及其罐头制品出口量全国第一,白背木耳、

 

大杯蕈产量世界第一。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为此指出,漳州是“全国最大的双孢蘑菇、白背木耳和双孢蘑菇罐头的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菇都”。中国农学会特产专业委员会还授予漳州“中国白背木耳生产基地”称号。漳州食用菌技术员遍布全国各地,为中国“南菇北移”做出积极贡献。漳州工厂化温控、墙体式生产珍稀食用菌一年多茬,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漳州还是银耳原产地。

近十几年来,在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漳州食用菌产业注重提升,注重实效,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办好一年一届的中国蘑菇节,注重打造“全球招商, 全球推介”、“创新包容,互联互通”的国际品牌会展平台, 充分发挥国内外食用菌业界力量,有力推进漳州食用菌产业向更高层面、更宽领域发展。漳州如今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食用菌产业名城,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双孢蘑菇罐头和各种罐头食品生产、加工和贸易主要集散地。在漳州,以双孢蘑菇为主体的食用菌种植业和以双孢蘑菇罐头为主体的罐头食品业形成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区位优势,原辅材料生产、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制罐和贴标等相关配套产业也相当发达。

根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漳州市食用菌产业协会、漳州市罐头食品商会提供的数据综合统计,2017 年漳州全市食用菌产业(包括菌种、种植、加工、机械、包装、原辅材料等)总产值逾 100 亿元,其中,食用菌鲜品总产量 66 万吨,产值 64 亿元,食用菌鲜品总产量占全国 10 ,食用菌加工品

总产量占全国 20 ,食用菌袋栽机械产量占全国 40 。双孢蘑菇作为漳州食用菌产业主导产品,2017 年双孢蘑菇鲜品总产量 30 万吨,产值 29 亿元;双孢蘑菇罐头产品总产量 22 万吨,

出口量 17 万吨,出口量占全国 90 ,出口货值 2.3 亿美元。

白背木耳作为漳州特色产品,2017 年白背木耳鲜品总产量 15

万吨,出口量占全国 80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持续发展。漳州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异军突起,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取得突破,并创建采用“政府牵头,龙头企业承建,合作社示范,种植户购买服务”的双孢蘑菇工厂化“漳州模式”。食用菌现代工厂化栽培及其加工业成为农民发家致富,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漳州的好途径。

天下美蕈出漳州,现代农桑话锦绣。漳州食用菌产业如今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成为漳州市场空间充足、技术力量雄厚、产业资源丰富、农民增收明显,推动漳州现代农业和富美乡村建设,极具国际竞争力的朝阳产业。乡村振兴,蕈业先行。漳州食用菌,为素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中国花都”、“中国食品名城”等美称的“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漳州,持续赢得寓意“和谐吉祥”的“中国菇都”、“中国罐头之都”、“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的赞誉。

(漳州市农业局供稿)

 

中国蘑菇节简介

我国食用菌种植历史悠久,是世界食用菌生产、消费和出口第一大国。近年来,漳州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全市食用菌产业科学跨越发展,产业链条涵盖食用菌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行业,先后建成漳州杏鲍菇工厂化种植区(产量占全国 50 )、漳州双孢蘑菇罐头出口加工区(出口量占全国 70 )、漳州食用菌机械设备生产加工区(袋栽工厂化机械设备生产占全国 80 )等一批食用菌产业集中区,漳州万辰生物科技、嘉田农业、成发农业、同发食品等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引领全国食用菌工厂化多元生产发展,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食用菌产业名城。

2007 年,漳州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开始共同举办

“中国蘑菇节”,一年一届,如今已成功举办十届。十年间, 中国蘑菇节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全球招商,全球推介”的办会机制,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历届嘉宾云集,精品荟萃,硕果累累,享誉世界,已经成为亚洲地区规模和影响力首屈一指的国际行业盛会,成为全球业内人士年度信息交流和商贸洽谈的“东方主战场”,同时为漳州赢得“中国菇都”、“中国罐头之都”、“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等赞誉。2018 年,我们迎来中国蘑菇节第十二个年头。为进一步发挥“中国蘑菇节”国际会展品牌效应,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和“专业化、信息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展会内涵,经研究,决定在第十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第二十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等系列会展期间,在漳州举办第十二届中国蘑菇节THE ELEVENTH CHINESE MUSHROOM DAYS

第十二届中国蘑菇节由漳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共同举办定于 2018 11 16 19 日在漳州万达嘉华酒店举办召开。本届中国蘑菇节主题紧扣“乡村振兴, 蕈业先行”主题,以“新时代,新形势,全面推动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为中心议题,举办代表业界国际前沿水平各种专题(主题)学术(科技)会议(讲座、论坛)、商业会议, 同时以会带展,展会合一,并与第九届世界食用菌生物学和产品大会联合展览,全面展示国内外食用菌及其相关产业链企业精品。展览地点设在漳州市万达嘉华酒店,分为室内展区和室外展区,面积共计 5000 平方米(含标准展位和特装展位),

其中特装展位面积共计 1200 平方米。

中国蘑菇节,作为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符合推进落实中央“一带一路” 建设的要求,也是漳州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国际农业合作的重要平台。第十二届中国蘑菇节立足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成果上,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做好内容、平台、服务、产业发展内涵,更加突出行业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更加注重发挥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提效和富美乡村建设的平台作用,充分展示“中国菇都”、“中国罐头之都”、“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风采,充分发挥中国蘑菇节在国际行业发展方面的前瞻性和引领作用,为进一步带动漳州乃至全国、世界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推动漳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以及漳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漳州市农业局供稿)

 

漳台农业交流合作情况

漳州与台湾地缘相邻,血缘相亲,文缘相近,商缘相通, 法缘相循,是台胞最主要的祖籍地;台湾现有的居民中,祖籍漳州约 1000 万人,占近 40 。漳州的农业生态环境、以及气候、地貌、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农产品结构和作物生长节律等与台湾基本相同,一直以来是全国对台农业合作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形成了七个“第一”:一是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台资

农业企业。1980 年 7 月,台商张诏光先生以港资的名义在我市诏安县创办“诏正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这是国内第一家有

注册登记的台资农业企业。三十多年来,漳台农业合作已形成了由点到面、由单项零星向产业整体配套、由沿海向内陆山区梯度推进的全面发展态势。二是创办了全国“第一大”规模台资农业企业。1993 年,台商李瑞河先生回到其故乡漳浦县投资创办“天福集团”,至今已在我市创办了 10 多家子公司和茶系列产品加工厂,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 1400 多家茶叶直销连锁店,总投资超过 1 亿美元;其中:“天福茶博物院”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茶博物馆;“唐山过台湾”茶叶观光休闲石雕园被列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投资 2 亿多元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茶业职业技术学院;“天福”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我市首家上市企业,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集茶叶种植、加工、茶食品系列开发、销售、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学术研究、教育娱乐等于一体的茶文化“大观园”。三是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1997 年 7 月,漳州被国务院台办、农业部和原国家外经贸部联合批准为全国首批的 2 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之一,实验区设立以来,全市共批办台资农业项目 851 个,合同利用台资 16.56 亿美元,实际到资 8.97 亿美元,有力地推动了漳台农业合作的发展。四是搭建了全国第一个两岸农业经贸合作平台。1999 年元月 18 日,由省政府主办、漳州市政府承办的第一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在我市隆重举行,这是祖国大陆首次冠以“海峡两岸”的农业合作经贸活动,至今已成功地举办十九届,并拓展举办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主办单位增加了农业部、国台办、国家林业局、中国贸促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部门,使花博会由区域性的花事活动发展成为全国性的两岸农业经贸盛会,成为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在人民网评选的“改革开放 30 周年 30 个最受关注展会”中,花博会位列第 11 位,并荣膺“十大政府主导型展会”、“十佳品牌展会”等称号。五是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台湾农民创业园。2006 年 4 月,农业部和国台办批准我市设立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并作为首届两岸经贸论坛上祖国大陆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 15 项政策措施之一。目前,已有 270 多家台资农业企业入驻台创园投资兴业,实际利用台资 3 亿多美元。六是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2014 年 6 月,农业部、国台办批准我市设立全国首个“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 并作为第六届海峡论坛期间大陆发布的八项促进闽台交流合作新政策之一。至 2017 年已常态化举办 31 期培训班,培训学员 2199 名,其中台胞台企人员 182 名。七是农业利用台资位居全国设区市第一位。至 2017 年,全市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 1194 个,合同台资 19.3 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 10.66 亿美元;漳州已成为台商投资农业的密集区和首选地。

漳台农业合作交流,对我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是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引进创办台资农业项目,实现了资金、良种、设备、技术、市场等“一揽子”

引进,从台湾引进一大批国内外市场走俏的、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业优良品种,以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生产实用技术、加工工艺和设备等,迅速在我市形成生产力,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转型,提高了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据统计,我市已累计引进台湾农业良种

1800 多种,其中大面积推广的有 100 多种,推广面积 100 多万亩;引进台湾各种先进农业加工设备 8000 多台(套)、农业种养加工技术近 900 项。二是加快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漳台农业合作进一步优化了我市地方特色产业布局,产业链配套日趋完善,产业集聚优势日益显现,从而形成了沿海地区的水产养殖合作区,平原地区的蔬菜、食用菌种植合作区,内陆山区的麻竹、茶叶种植合作区,九龙江下游的农产品加工合作区, 东山水产品加工贸易合作区,沿国道 324 线从龙海市九湖镇到漳浦县绥安镇的花卉合作区等特色产业带或产业集中区,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三是促进了外向型农业发展。

漳台农业合作与交流,提升了我市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加速了漳州农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增强了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据统计,2017 年全市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出口货值达 44.8亿美元,约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 50 。四是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台资农业企业外接国际国内市场,内联生产基地和农户,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产业化经营组织, 全市有 2 家台资农业企业荣获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首个台湾农民参加的专业合作联社,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农民与市场紧密地连接起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有力地推动了我市水果、蔬菜、食用菌、水产、花卉、畜牧、茶叶、林竹等 8 个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 4200 多个,固定资产 253.98 亿元,带动农户 78.97 万户,生产基地 559.27 万亩。五是增加了农民收入。漳台农业合作与交流为农村乡镇工业园区的迅速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并消化、吸呐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许多在台资企业打工的农民,不仅学到了科技知识,而且还学到了台商的经营管理经验,回乡创业后成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2017 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676元,比增 8.9 。六是密切了两岸人民之间的关系。我市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使许多台资农业企业转移到漳州以后又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互利双赢使漳台两地的依存度更趋紧密,人员往来更加频繁。此外,我市以举办海峡(漳州)茶会、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等为平台,邀请台湾农业界相关团体参会或联办,每年都引来了数十批台湾农业团组前来参观考察、经贸洽谈和学术交流,进一步促进两岸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为增进两岸人民情谊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做出了积极贡献。

(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办公室供稿)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情况及优惠政策

一、园区基本概况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总规划面积 30 万亩,按照“五个中心、六个产业区”的结构布局,规划建设核心区、示范区及辐射区。核心区总规划面积 3 万亩,规划建设“五个中心”即兰展中心、科技服务中心、海峡花卉集散中心、农博会展中心和进出口苗木检验检疫中心;示范区规划建设“六个产业区”即花卉产业区、果蔬产业区、茶业产业区、渔业产业区、农副产品加工区和物流产业区。截止目前,园区累计批准注册台资农业企业及个体户 229 家,合同利用外资 5.6 亿美元,实际到资2.1 亿美元,年创产值达 13 亿元;共引进台湾优良品种 200 多种,引进先进技术 1000 多套,农业推广面积 43 万亩以上, 来浦创业农民自主研发、培育的农业新品种 3000 多种,已申请新品种专利保护 20 多种,尚有 50 多种正在申请;目前累计引进台资农业企业 289 多家,实际利用台资 3 亿多美元,年创产值达 35 亿元;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 210 多个,台湾先进种养殖技术 50 多项,推广种养殖面积 43 万亩以上,占全县农业种养殖面积的三分之一。

二、取得新成效

(一)项目建设有新成效

1、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带活产业、

带美农村、带富农民,漳浦台创园紧紧融入漳州市发展大局, 努力规划创建以台创园为核心,涉及官浔镇、长桥镇、长桥农

场的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园区总规划面积 61.53 平方公里,依托自身突出的花木、果树、食用菌等品牌优势, 以花博会和农博会为平台,以台创园各产业区为载体,辐射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收、农村繁荣。

2、海峡花木特色小镇。海峡花木特色小镇主要依托百里

花卉走廊、东南花都、海峡花卉集散中心等产业基础,以“花漾生活”为意境,花木为媒,通过一座标志建筑、一段标志景观、一个文化品牌、一处旅游热点、一张生态名片的“五个一” 工程项目建设,打造集花卉博览、花木生产、花木集散交易展销、花木休闲度假、花木研发、文创一体的主题小镇,海峡花木特色小镇于2017 年12 月中旬入选福建省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目前,项目区内菱云(漳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83 亩莲花种植项目已基本完成,主要发展观光、休闲、国学教育的莲花禅修生态园,总投资 4800 万元。

3、推进漳龙林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累计完成土地征收 1963.4 亩,占一期用地 87.51 ,为产业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同时,做好项目对接工作,现有固投项目 2 个,投资额合计 2.05 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固投 5793 万元,分别是:智能家居柔性制造工程项目年加工 300 万的板式定制家具项目,总投资额 1.65 亿元,目前已经完成固投 1826 万;福建福松工贸有限公司年加工 3.5 万立方米胶合板项目总投资额4000万元,目前已完成固投 3967 万元。

 

4、食用菌产业园建设项目。园区总规划建设面积 3000亩,建设集引进、研发、生产、观光、学习为一体的现代高新农业园区。其中海峡两岸(漳州)现代农业硅谷”项目,占地600 亩,总投资 10 亿元,累计已完成投资 4 亿元,引进台湾食用菌优良品种、生产技术和设备。该公司目前主要生产金针菇新品种,日产 6 万瓶,正式投产后可达到日产 10 万瓶、30 多吨食用菌鲜品,整个生产流程基本实现机械化、智能化,是台创园对台农业交流合作的又一新平台。

5、海峡花卉集散中心一期项目。规划总面积 4500 亩,建

设管理中心、资财市场、物流服务区、检验检疫隔离区、台湾农民村及花卉苗木窗口。项目累计投资 4.1 亿元,一期 2000 亩项目区已建成投用,引进花木企业 142 家,已全部入驻 , 累计交易额达 30 多亿元。

6、闽台兰花产业园。该项目规划用地1500 亩。总投资

4.5 亿元。闽台兰花产业园将打造成国内最具特色的集品种研发、生产、销售、金融服务、物流配套、旅游观光休闲、科教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园区,是我县对台农业合作及产业升级的又一重要平台和特色产业园。目前,园区内已进驻的企业有 5 家,与我们签订投资意向书的台湾花卉企业有 8 家。

(二)闽台交流合作有新拓展

 

1、两岸交流合作成果丰硕。在第九届海峡论坛两岸特色乡镇交流暨生态农业对接会上,我园区精心组织台湾青年参与农业对接会及项目签约仪式,成功签约项目 3 个,合同金额5000 万人民币。海峡论坛·第十五届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组织从台湾引进优良新品种苗木 20 多种参展,受到与会者的赞誉。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组织园区台企天福集团、漳州三本、台丰山生态农场、蜜源农场等 8 家台企参展。其中天福 “绿豆糕”获得展会金奖。2017 年 11 月 7-9日,参加由农业部组办的南京国际博览会,精心组织园区 6 家企业参加大陆台资企业展销会。积极组织参与第九界农博会、第十九届花博会,组织以台创园花卉产销协会为主的各成员会员参展,并获得好成绩。

2、两岸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取得成效。自 2013 年该培训

基地在台创园挂牌成立、开班授课以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以及浦台交流的丰硕成果,利用闽台农业专家的学识和经验,开展两岸农业专家研讨交流,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2017 年培训基地举办海峡两岸新型农民茶叶培训班、举办海峡两岸新型农民致富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班、举办海峡两岸新型农民现代农业(果业)培训班、举办海峡两岸新型农民食用菌培训班。2017 年共举办培训班 8 期,培训学员 607人,其中台胞 43 人。

(三)台企扶持力度新提升

1、建成党群服务活动中心。2016 年 11 月 18 日建成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并投入使用。中心立足台资企业特点与园区实际,以“管好用好服务好”为宗旨,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新举措,着力打造党群服务新载体,增添企业发展新动力。中心坚持“对内服务,对外展示”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心作为党建新载体的作用,积极组织集中学习、人才招聘、技能培训、文体竞赛、职工联谊等各类活动。自建成以来,中心共接待参观人员 78 批次,1038 人。其中有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省委市委县委等重要领导,山东、云南、南京、江苏等省市考察组以及台湾各交流团莅临参观指导。

2、落实优惠政策。2010 年 5 月份以来,共有 38 家台资

种养殖企业享受用电优惠,共为台农企业办理电费优惠共

4000 万元;2017 年,天福、钜宝、三本、同正、长生 5 家企业共获得现代农业贷款贴息补贴额度 150 万元;钜宝、蜜原、天福、三本、聚智农业、台丰山、天意等台农企业获得基础设施配套补贴 520 万元;陈建中、陈金在等台湾优秀人才获得120 万元的人才引进补贴。

三、优化投资环境

(一)提升服务,完善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漳浦台创园坚持把落实优惠政策、优化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自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在审批办证、融资服务、电价减收、用地方式、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到园区投资创业的台资企业更多的优惠,对入园台资农业企业和台湾个体工商户提供“一站式”全程无缝对接服务,致力建设台湾同胞创业发展的理想园区。

1.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把台创园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列入《漳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台创园发展项目纳入漳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十三五”期间县财政每年将继续安排 300 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持园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通往创业园的干线公路和符合省级农村公路规划的项目,按现行政策给予支持,切实加强台创园道路、水、电、通讯、照明等基础配套工程建设。

2. 给予税费减免奖励。认真落实省市县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对园区内的台资农业企业、台湾同胞个体工商户从事种植和养殖生产的,用电费用按农业生产用电标准下浮 30%收费。自实行这项优惠政策以来已为台资企业节省电费 4482.87 万元,让园区内的台资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3. 鼓励产业争优创先。出台《关于鼓励农产品创品牌的实施意见》,对台创园内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省级名牌等的台资企业给予优先补助和奖励;优先上报台创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国家和省市级龙头企业;优先安排农业“五新”项目及省级花卉、渔业等重点建设项目;优先将台创园企业列入漳浦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目录。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立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知识产权工作小组,加大知识产权普法宣传力度,建立跨部门的涉台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联合督办涉台知识产权案件,切实维护台商合法权益。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供稿)

 

漳州市海峡两岸人才与项目对接会简介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搭建招才引智平台新载体,进一步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去年,我市首次依托农博会·花博会举办漳州市海峡两岸人才与项目对接会暨“生态+漳州味食品”产业人才对接活动,内容包括中高级人才招聘、校企合作洽谈、猎头公司对接以及百名博士专场招聘等,通过“以花为媒”,广聚天下英才,共意向对接中高级人才 473 人、职业经理人 422 人、猎头服务需求454 人,现场签约人才合作项目 24 个,在社会反响、对接实效和打造人才工作品牌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福建日报》《八闽快讯》《闽南日报》等有关媒体均进行了专题报道,檀云坤书记、刘远市长分别作出批示肯定。

为进一步发挥海峡两岸人才与项目对接会的品牌效应,拓展我市招才引智渠道,帮助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创新创业, 今年我市将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人才与项目对接会,为企业、高校、人才、科技、资本、项目搭建更好的对接合作平台,着力打造出更具影响力和更有成效的漳州人才工作品牌,为建设富美漳州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漳州市委组织部供稿)

 

 

福建漳州农业机械展销会简介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落实,我市农业机械整体装备结构是在不断优化,农机化作业水平在不断提升。截止 2017 年底,全市共使用购机

补贴资金 2.8 亿元,补贴农机具近 20 万台,带动农户投入 10亿元,全市农机总装备 40 多万台(套),总动力为 187 万千瓦,农机生产企业 25 家,农机专业合作社 26 家,其中服务面积万亩以上有 8 家。2017 年全市机耕面积 202 万亩,机收面积 63 万亩,机插面积 20 万亩,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63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54 。全市农业机械由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扩展, 机械作业环节由生产环节不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生产者购置使用农机意愿明显增强,这些对于稳定我市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

本届农机展销会由福建省农业厅、漳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由漳州市农业局、芗城区人民政府、漳州五洲国际商业运营有限公司承办。以乡村振兴与农业机械化为主题,将展示展销拖拉机、耕整地机械,播种、栽植机械,收获机械,灌溉、排水设备及应用技术,植保机械,经济作物、园艺作物机械、丘陵山地机械,农用航空器、智能系统、内燃机、燃油发、电机组, 干燥仓储机械,农用运输及工程机械,温室大棚机械等产品。

 

展销期间将进行蔬菜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农用飞机展示及无人遥控飞行器现场演示等活动,以展会为平台,搭建农机科技、市场、信息交流的平台,展示各类农业机械,促进产销对接, 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助力乡村发展战略,进而更好地推动我市农业机械化全面、全程、高效发展,给我市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漳州市农业局供稿)